核心内容:据经济之声报道,专业数据机构麦可思公司最新发布的《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》显示,在2011年毕业的大学生里,有将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,而这当中10多万人选择“啃老”;即使工作一年的人,对工作的满意率也只有47%。
但与此相伴的还有一个现象耐人寻味,那就是现在许多用人单位招不到人。一方面社会需要大量就业人员,一方面却是不断攀升的大学生待业人群。我们不禁要问,在我们的劳动力市场,供给和需求之间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?
北京高教学会心理咨询研究会理事长林永和认为,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。大班上课,不讲究个性化培养;传统教学,不能与社会变化接轨;只重知识,忽略通用技能培训;缺乏实践,永远都在纸上谈兵。这些都导致大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适应能力不足,与职业要求存在巨大差距。这也是“企业求贤难,大学生求职难”局面产生的原因之一。
有媒体认为,大学生就业难,企业也难辞其咎。在招聘时,企业常常会附加各种专业以外的要求,比如外貌、性别、家庭、户口等,以至于很多毕业生不得不走上整形之路。而某些企业的急功近利,对人才“不求天长地久,只求一时拥有”的态度,也使年轻人失去了很多长线发展的机会。另一方面,很多大学生“眼高手低”,没有以一个成熟的心态去找工作,也是导致失业的原因。
专家建议,新生一入学就应为自己定好职业目标,做好时间管理,提高学习效率,强化学习和训练有用的技能,多参加与专业有关的实践。另外,找工作时树立一个合理的目标,摆正心态也很重要。
数据显示,2012年,我国高校毕业生达到680万人,再加上往年剩下没就业的,以及进城务工的农民和退伍复员的军人,估计至少需要1300万以上的新增岗位才能基本满足需求。但目前每年新增的岗位距离这样的需求还很远。
上海律师网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