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者调查发现,一些“培训学校”对外公开销售小食品“秘方”,包括“周黑鸭”、“麻辣烫”等,而这些秘方均包括多种食品添加剂,其中部分已被明令禁止使用。而学做“蒸功夫”包子则只需要2000元。(9月15《新京报》) 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,早就让消费者风声鹤吠、草木皆兵。各种冠以“秘方”之名的食品,仿佛在一夜之间就出现在所有城市的街头,而所谓的“秘方”实际上含有非法添加物的问题也不止一次被媒体曝光,如今,竟有专门销售“秘方”、培训使用“秘方”制作小食品的“培训学校”,人们不禁要问:“秘方”食品的迅猛发展与这些“培训学校”之间,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? 表面上看来,这些“培训学校”的存在,对于使用非法添加剂的小食品经营行为的扩散,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,使得更多的经营者在短时间内掌握了造假技术,从而使更多的消费者深受其害。但是,如果没有这些“培训学校”的存在,相应的造假方法就不会得到扩散吗?答案显然是否定的——其区别只在于扩散速度的快慢而已。 从另一方面来看,即使存在这样的“培训学校”,相应的造假方法就一定会得到扩散吗?如果相应的监管足够严格,如果使用非法添加剂的行为在预期中会受到严厉的处罚,还会有那么多人花钱来学一门必然会给自己带来挨罚结果的“手艺”吗?答案显然也是否定的。 如此看来,问题不在“培训学校”身上,也不在食品经营者身上,而是监管者身上。如果监管足够严格,不仅使用非法添加剂的经营者在市场上没有生存的空间,这些“培训学校”也会因为招不到学生而无法生存。但现实是,收费并不便宜的“培训学校”,每天却有大量的学生前来学习,这无疑是对监管部门的极大讽刺。 一个更需要关注的问题是:既然使用添加了非法添加剂的秘方,能够做出与知名品牌产品味道相同的产品来,那么,人们就有理由产生这样的疑问:真秘方里到底添加了什么?添加的东西都是合法的吗? 既然是“秘方”,就必然有自己的独特之处,可是,“独特”并不意味着不能公开透明,更不意味着不需要接受监管。被称为“国家保密配方”的云南白药,其在国内从不说明自己含有哪些成分,但一到了美国,却对产品成分进行了详细罗列。对此,云南白药方面的解释是“因为每个国家的要求略有不同,可能是根据需求进行调整”。好一个“略有不同”,好一个“根据需求进行调整”,这样的内外有别,实际上还是缘于监管部门的要求有别,而不是企业本身的喜好。 无论是真“秘方”还是假“秘方”,都需要接受严格的监管,只是“培训学校”的出现说明,虽然经历过多次食品安全事件,监管部门仍然没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。
http://www.lihun666.com
http://www.lawyers888.com
律师联系方式:15921479030
上海律师网|上海离婚律师|上海房产律师|上海婚姻律师|上海经济纠纷律师|上海合同纠纷律师|上海民事纠纷律师|上海公司法律师 上海律师网 |